丽江风俗

出时,其音乐总监也会见了宣科这个“怪人”,并与之进行了一番据说是十分成功的对话。

  在音乐民族学界,宣科所涉及的课题都是重要的领域。多少代学人曾为这些课题耗费了青春和汗水,学术成果可以车载斗量。要设立自己的观点颇不容易,并且,都是被历史的烟幕笼罩已久,悬而未决的硬家伙;况且还有那么多林立的学术权威。要蹬踏出一片天地,实非易事,除了要具备很深的学术修养外,还得有学术勇气和胆魄;不仅要用手写,还得用脚写。因为大量的遗留物在民间,必须要精通民族语言,还要跋山涉水去搞田野调查。宣科具备了这些条件,他当然就形成了气候,“宣氏音乐创见”便迎风而来,使我们不能不放弃成见,重新审视他的成果。那么,宣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到底走过了什么样的人生履历?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求知历程呢?

  风风雨雨人生路

  一颗种子的萌芽,需要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一支利箭的射出,需要强有力的弓弦;一个婴儿的诞生,需要母体的孕育,直至在血与泪中挣扎的分娩;一种真正的学问或一个探索真知的名人的诞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它需要有家庭和血缘的基因。需要社会的筛选,需要自身的拼搏,需要历史的契机。这些因素在宣科身上都烙上了深深的痕迹。

  他诞生在丽江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祖父是个举人。他大叔宣伯超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在左联时期,曾与茅盾、张天翼等作家一起从事文学活动;194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云岭牧歌》,在当时名噪一时。他的父亲宣明德,虽只读过小学。但聪明过人,记忆非凡,能说七种民族语言。并且,在丽江给传教士当佣人时学会了说英语,尔后又被选送神学院深造。宣科的祖辈,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安徽宣城移民来云南鹤庆的汉人,曾祖母是纳西族,祖母是藏族康巴贵族。多血缘的结合,使父亲宣明德天资聪慧,脱颖而出,在语言、艺术方面较为出众。宣明德是丽江第一个被外国传教土笼络的人,由于他杰出的演说能力,深受传教土的器重。他曾游说固执的喇嘛改变自己的信仰,使之改信基督。对于他的演讲天才,当年的传教士赞誉不已。他父亲曾经当过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儿子的翻译,因为罗斯福的儿子是杰出 的猎手,他们从一个传教士的日记中发现了滇西北的永宁与四川交界处有“陆地白熊”(即熊猫)。于1928年10月,他们从缅甸进大理,然后到丽江,由宣明德陪同到永宁去。因他不仅能说英语,还懂得当地许多民族的语言。他们在永宁与四川木里交界处的确发现了熊猫。后来,他们写成一本书《跟踪大熊猫的足迹》,1929年在美国出版。

  由于宣明德与外国传教士的关系很好,使宣科从小就进入丽江教会小学读书。宣科天资聪慧,在教会学校和丽江

上一篇:丽江奇人宣科 下一篇:时势造英雄
云南南一一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