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风俗

异,在传统摩梭文化里;女人怀孕时若不肯定谁是父亲,这是最害羞的禁忌事,代表着她同时与至少两个男人发生关系,也意味着满月酒不能正式举行。倘若女子怀孕时知道谁是父亲,但这个男人拒绝承认,也会令她害羞,不单满月酒办不成,也意味着这个男人对女伴不信任,认为生父另有其人。但若这个男人承认是父亲,只不过在女人怀孕期间,双方因感情转淡而分手,人们便甚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男人也可能筹办满月酒以免女方蒙羞,又或者女方的母舅会宴请亲友,以非正式的满月酒来庆祝。那么即使这位母亲没有告之孩子谁是父亲,在摩梭传统中也无伤大雅,因为关键在于满月酒是否举办及个中因由,而不在于孩子是否肯定谁是父亲。笔者就两次碰上女子怀孕的男子已走掉,女子与其母亲异口同声说不害羞,反正摩梭父亲不与母子同住,母系家屋向来自给自足。若满月酒后男女双方感情转淡,那是很平常的事,谁都不会感到害羞,孩子一般能从不同渠道知道谁是生父。

  至于是否亲父或亲夫,在传统摩梭文化中实在不相干,因为摩梭的感情道德体制最重要的规条,就是感情为本、你倩我愿。倘若双方情已逝,摩梭人认为勉强维持强装幸福,才是不道德的事。可惜主流社会习惯以一夫一妻的优越霸权位置来理解“非我族裔”,摩梭人就因传统上不亲父而被汉族无限上纲为不认父甚至不知父。

  葬礼

  按照摩梭传统,子女在父亲病重时要经常探望,母亲反而不一定需要前往,一来老了必须各归母家,双方感情或已转淡;二来“必须死在母家”的规律令母亲不会动辄远赴可能在别村的老伴家;三来母系习俗是男往女家,女方极少到男家,完全是女本男末、女源男流之原则;再就是摩梭文化极度尊重老人,一般像葬礼这种痛苦场面,不忍老妈妈赴会,会由子女作代表,并负责葬礼的部分开支。

  早年学者指出摩梭人的走婚纯属性关系,既没爱情,又非亲属,到死时少有悲痛哀恸。詹承绪就表示:“许多阿注关系虽久,然而感情淡薄,生前少爱,死时不悲……全无失偶之痛,也未前去致哀……他们对爱情一无所知,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足以理解爱情的地步。因此,婚姻不是以感情,而是以方便和需要为基础。”

  笔者认为这与事实不符。首先,因“不能死在家外”的禁忌,即使走婚男子与女子思爱至浓,至晚年也必须返回“娘家”。即使男或女方生病,也只由子女或侄子女来探望。换言之,分居而住与感情冷淡毫无必然关系,而是“必须死在母屋”的文化信念。其次,摩梭的文化是重姐妹情而轻夫妻情,外人实不能僵守婚姻霸权位置而批评摩梭人没有爱情或不懂感情,正如现代西方文化“重夫妻轻姐妹”不代表“落后”或“愚昧”。其三,虽然摩梭人的感情支柱是母系家屋而非夫妻关系,但走婚男女之间的感情不一定冷漠。

  一辈子与走婚伴侣恩爱深情的例子并不罕见。只不过走婚制不像结婚般感情冷淡也惯性地终生同住,故走婚的感情质量往往超过结婚,不能因为定婚的离异率较结婚高,就认为其感情质素差。走婚纯粹以感情为基础,不在乎物质条件,离异比率才比较高。落水下村格则陈索阿乌便是个好例子。他在1995年逝世(69岁),自十岁便与弟妹一起过继到母亲在落水上村无子无女的普米族亲戚家。他年轻时到下村走婚,一辈子与下村伴

知父认父父但但不不亲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