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景点

一座供已享乐的“瑶池”。然而,再坚固的城池,到头来都会变作时间的废墟,作为血肉之躯的人本身,更容易被时间化为乌有,筑城刻碑,只能留下渺小的人生甚至置笑柄于后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极尽奢糜的土司们一一化为灰烬,功过是非都已在百姓的心中盖棺论定:土司制度既是一种政治统治制度,又是一种经济剥削制度,它是在适应奴隶制和农奴制分散统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初期和中期虽有一定的进步性,客观上推动了南方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制度终究露出了它的腐朽性和落后性。由于各地土司世有其土,世有其政,独断专横,权利欲不断膨胀,生活日渐骄奢,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更加残酷,其反动性便充分地暴露出来,走上了崩溃灭亡之路。      

  山风不但送来田野的花香,还传来环州学子们清脆悦耳的读书声。

  据在环州小学教过书的王殿臣先生回忆,清末民初,环州相继办过私塾和乡立小学。1936年,云南省教育厅破天荒地拔了一笔款,决定在环州李氏土司所在地办一所边地小学,深受彝民欢迎。春天,毕业于云南东陆大学的杨崇栋出任校长,他率领李公治等4名教师到环州创办新校,乡镇长将文庙借出做临时学校。不久,土司李洪英将其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土司衙门全部让出做学校,环州由此设立了有6个年级的小学,并开设了一期学制2年的短期师范班。从此以后,环州这座遥远的山寨不断有学子走出大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环州人才辈出,有了自己的领导干部、教授,当日的土司府虽然难辨遗踪,却成为环州学子们走出大山的第一平台。

  当然,发生在环州土司府里的故事还有更多,只是没有人能讲得清道得明了。王维在画完土司府复原图后,又在画另一张图:环州全景图。他没有考虑此图绘出后会有多少价值,只是淡淡地说:“作为文化站站长,我应该最大可能地把知道的事记录下来。”这时的王维,与历史上的诗人王维相去甚远,却更像一个忠实的史官。

消逝逝的的王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