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景点

望海楼,位于昭通市南郊凤凰山西麓,距城约2公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恩安县知县沈生遴建。

  在清代任职昭通的府县官员中,沈生遴是一位让人怀念的县太爷。《昭通志稿》记:“乾隆二十一年知恩安县事。兴修闸坝,讲求水利,又亲定蓄放条规,民遵行。昭通田亩之获水利,公之力为最多也。四乡均有俾,纪其政声。”——非溢美之词,两百余年后的今天,昭鲁坝子的芸芸众生仍或多或少地享受着沈知县的余荫。自乾隆十九年起,昭通连续几年大旱,农桑不兴,民生艰难。沈生遴,便上山下乡,走访老农老圃,现场踏勘寻求缓解旱情、改善农业灌溉的办法。翌年,一项工程付诸实施并顺利竣工:在龙洞增建一座“广储”闸,在横贯昭通坝子的“利济河”上修了十八座闸坝,合理分配水源,调节丰歉,完善渠系,提高灌溉效益。在十八道闸坝中,有一道“留余闸”,渠道网络10余里,埂长一百四十丈,“为附郭众流所归,一郡之关锁。”因其地位至关重要,设专人管理,培修堤埂,植树保护,为“障蔽南方火星”,据勘舆、凤水家言,又在闸埂上建了一座楼。楼不高,三层,气势也并不十分巍峨,但四周有山、有水、有长堤柳烟、有万亩田畴,相映生辉,便也有了卓然大观的胜景。岁月如歌,二百多年前“胜景”到底如何?当代人只能不无遗憾地到书上去领略。《昭通志稿》载:“平畴万顷,映日疏风,水光潋滟,”故名“望海楼”。后来,云南总督爱星阿到了昭通,也去看了留余闸、望海楼,这位大人一心要巴结皇上,便把望海楼改成“恩波楼”。意思很明白:圣皇天子,恩泽四海。这留余闸、这望海楼,能不铭刻圣皇天子的恩泽,垂之久远?改是改了,匾额也换了,也写到了书上,可老百姓不接受,两百多年来只认一个望海楼。嘉庆时享誉云南诗坛的魏定一以《柳闸含烟》为题,留下了一首七律,诗云:

  凤凰山下

昭通通望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