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景

(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为整个哈尼族的灵魂。

  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短柄锄头、一身铮铮铁骨,只有胸中万丈的豪情及脑中过人的智慧,为了开筑梯田他们投入了生命的全部。一个哈尼人如何把他的一生与梯田缠绕在一起,通过一个普通的民俗“命名礼”就可以看出来: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在院子地上画出象征梯田的方格,如果生男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用小锄头在方格内表演挖梯田的动作;如果生女孩,就由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在方格代表的“梯田”里表演摸螺蛳拿黄鳝的动作,经过这一仪式才能拥有自己正式的名字,真正成为村寨里的一员。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哈尼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田山。有专家说过:“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们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是用祖先们的生命和鲜血垒成。也正因此,我们祖先把他们的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后代儿孙,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

  在梯田耕作上哈尼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这种方法就是在找地开田时,要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哈尼族是通过挖筑沟渠来解决梯田用水的,古歌也唱到祖先们是如何在高山深箐和崖石上克服千难万险挖沟的,他们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这样就可以挖沟了。古歌称这样的挖沟是“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这是多么令人惊奇的景象啊!梯田要求田面要整理得很平,但古代没有测量仪器,怎么办呢?“田不平不要紧,请水兄弟来帮忙找平”,祖先们用放水平田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都是哈尼祖先智慧和创造精神的表现。

  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如水源管理则发明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

  对稻作之民来说,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届时举寨欢腾,男女老少纷纷出动,有的还特意穿上盛装,宛若过节般热闹。大家争先恐后用锄头钉钯搅动糊状发黑的肥水,使其顺畅下淌,沿沟一路均有专人照料疏导,使肥水涓滴不漏悉数入田。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 积在山,六七月大雨泼瓢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来到山腰,被哈尼族的大沟拦腰截入,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需。

  哈尼族是

上一篇:朱家花园 下一篇:泸江公园
哈尼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