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海光寺,又名荡山寺,位于苍山圣应峰麓,莫残溪北岸。这里峰峦四合,林木葱郁,感通寺是大理佛教圣地之一,也是大理最早建立的寺庙之一。据文献记载,感通寺是“汉时摩腾法兰由西天入中国时建,至唐李成眉贤重建。乾宁三年,蒙氏僧赵波罗更葺之”。到明朝,荡山佛寺已有30多院。历史上感通寺就是文人学士研书习文,赋诗作画之地。
自元以来感通寺住寺高僧有念庵、无极、担当等。念庵,元代高僧,原籍昆海(今昆明附近),感通寺住持,精书法,曾名噪一时。他为崇圣寺题书的“佛都”二字,被列为崇圣寺镇守的五件法宝之一。
无极,明初感通寺住持,大理古城人,精通释典和梵文,有赋颂之才,并具有超尘脱俗的仪表。他的诗文对云南的文化有较大的影响,明军攻下大理后,他率寺僧积极归附,并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春率徒到南京朝拜朱元璋,献白驹马一匹,山茶花一株,自撰《南征赋》诗一首。当太祖接见他时,马嘶花放,太祖甚喜,当即赐宴招待,并赐袈裟一件,赐名“法天”。离京时,太祖赋《僧居点苍》诗相赠,并御授僧纲之职。太祖诗曰:“碧鸡莺转恋花打,影射滇池鱼尾过;现秀两间磅礴盛,英华三界屈蟠多。诸葛六军擒孟获,颖川一鼓下样打;僧修百劫超尘世,抚鹿松阴卧绿莎。”
无极回感通寺后,扩修寺院,在大云堂(即大殿,方丈住所)前建碑亭,将明太祖的赐诗和群臣唱和的诗篇18首镌刻在碑上。当时感通寺规模已达36院,殿宇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成为滇西著名的佛教寺院。感通寺闻名遐迩,与无极苦心,经营分不开。
担当,原名唐泰,字大来。其先祖浙江严州,明初从征云南留守晋宁。明末,唐泰为抗清复明,曾参与反清活动,后因失败,队伍失散,遂出家为僧。他拜蒙化净土庵高僧无住为师学法,后又随无住移居祥云水目山,法名普荷,号担当。曾结茅鸡足山,修身养性,晚年移住感通寺。担当文才高雅,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滇西,他仰慕滴滇状元杨慎的人品和才学,重修了写韵楼,终日在楼上静修和吟诗作画。因为他处于明末清初,经历了山河破碎、亡国之痛,他的诗、书、画反映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艺术水平和思想性都很高。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担当在感通寺圆寂,终年8l岁,葬在感通寺的山林中。现寺内尚存担当手书“一笑皆春”四字和赞誉感通寺的诗联多首(对),其中门联云:“寺古松深,西南览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
感通寺幽静的寺院,秀丽的山水,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历史上曾有不少的名人学士到感通寺下榻,为感通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明代文才横溢的状元杨慎和大理文人李元阳常住感通寺班山楼著书赋诗唱和,李元阳改班山楼为写韵楼,亲题其额“写韵楼”三个大字。住寺期间,杨慎夜间听寺僧颂读《六书》,音韵多有谬误,遂留寺20余日,校注《六书》音韵,汇为《转注古音略》一册,供寺僧和后学者学习,并有《点苍山游记》和多首诗传世。其中《感通寺》诗云:“岳麓苍山中,波涛黑水分;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壁古仙苔见,泉香瑞草闻;花宫三十六,—一远人群。”
后来人们为了
点击排行
玉溪澄江月亮湾湿地官方评测
玉溪禄充景点评测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县观斗山石雕
丽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