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风俗

士论文指导)李海伦女士和宣科先生作学术报告,两所大学均向宣科先生颁发了学术演讲荣誉证书。在伦敦大学演出时,大英图书馆作了现场录音。英国老牌唱片公司“宁波斯公司”还和演出团订了合同,完成了CD唱盘的录音,准备向世界发行。而BBC采访了几次意犹未尽,10日下午又把宣科请到该台演播室进行了专题采访。

  礼失而求诸野。演出团在英国取得轰动效应并非偶然。除了宣科的“煽动性”英文演说之外,主要是纳西古乐本身所固有的价值使然。1995年10月28日的《人民日报》载文称:“……一部中国古代音乐史被叫做无声的历史,令人扼腕不止。但是自从发现了云南丽江地区纳西古乐,自从不久前纳西古乐被最有权威的音乐民族学家鉴定为在丽江‘出土’的道教音乐和唐宋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就不再是‘无声的历史’了……崇高、庄重、清纯,若空谷之风、天外之响,与其说是音乐,毋宁说是历史。历史求诸远。丽江地区位于滇西北高原深处崇山峻岭中,为纳西族聚居地,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这种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却为保存古老文化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条件……所以纳西古乐的意义,就不仅在于保存了道教音乐,实际上它就是中国古代音乐。难怪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讽说:‘云南纳西族能将中华民族的音乐瑰宝如此地保存下来,将对我国音乐史和音乐民族学研究产生重大和久远的影响’。”

  纳西古乐,原是中国唐宋以来的词、曲牌音乐,后被道教借用作为科仪音乐而延续下来,在中原早已散失,而在丽江代代相传至今,故有此名。

  发掘和抢救纳西古乐,是宣科几十年来的宿愿。出狱之后,他就一头扎了进去。一方面整理曲谱,培训新人,重建乐队;另一方面从理论上加以归纳和研究。在和毅底、牛唯钧等老一辈艺人的帮助下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大研古乐会终于得到了重建。他们发掘、整理出了23支曲子,因抢救不及时,有更多的曲子因老艺人的过世而失传了。说到这个,宣先生每每跌脚扼腕,痛惜不已。

  古乐队重建之后,慢慢地名声大振。外国游客认为没听过纳西古乐就不算到过丽江。《泰晤士报》等国外几十种报刊也介绍了该乐队的情况。到现在为止,已经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游客5万多人次,关山无阻地来玲听这高古曼妙的音乐,莫不惊叹。在演奏会上,宣先生也往往大出风头,既是演奏员,又是主持人,中英文流上阵,妙语连珠,台下不时哄堂大笑。1993年9月,大研古乐会应中国音协、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等9家之邀赴北京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此次活动,宣科称之为

上一篇:宣科的幽默 下一篇:雪山神曲
魂在在清清音音流流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