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风景

清碧溪苍山十八溪之一,又名翠盆水,隐藏在苍山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幽深的狭谷中。从大理古城南七里桥的圣麓公园沿溪而上,,只见乱石垒垒,塞满河床。小路左旋右转,终与小溪一道进人山谷深处。沿路岩石陡削,深壑绿树,泉响鸟鸣,野花探头;小溪奔泻,因地成形,或如白练飞瀑,或若明镜镶嵌,或如一弯新月,姿态万千。幽美的景色,减少了游人攀登的疲劳。穿峡进谷之后,即可见到在岩涧壑间,一股清泉从几丈高的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依次形成上、中、下三潭,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清碧溪。

  自唐宋以来,多有名人游览吟咏记人史籍。明代状元杨慎在《游点苍山记》一文中记述说:“西南有一溪,叠愕承流,水色莹澈,其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其名曰清碧溪。”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在《清碧溪三潭记》中也作了真切的记载:“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自黑,丽于宝石,错如霞绮。”明代大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过清碧溪后,在游记中则称清碧溪:“其色纯绿,漾光浮黛,照耀崖谷,午日射其中,金碧交荡,光怪得未曾有。”明代《大理府志》则有:“峪有三盆,洞水三叠,盆中水清石丽,翠碧交加”的记载。千百年来,清碧溪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醉倒,为之吟咏沤歌。

  在清碧溪悬岩上还有多处石刻题字,其中以明太守杨邓峰手书“禹穴”二字最为显眼,一进人清碧溪就可远远见到,使人赏心说目,顿觉眼界大开、游览清碧溪,一般是先游下潭和中潭,次游上潭。清溪下潭,前有山溪飞瀑跌下,积蓄而成半圆形的小潭,方圆约五六米,池水深碧,色如翡翠,漾光浮黛,照耀岩谷,日射其中金碧交荡,令人目炫神驰。从这里往上攀十余丈,经过长满青苔、滑腻如冰的一段小路,至中潭。此潭圆如巨盆,上端溪水徐徐注人,下端盈盈而出。“锦石铺盆翠厥龛,鱼鳞雀尾动秋潭”,郡人董难的优美诗句,道出了这里的景色。当年徐霞客游这里,因曲折如削的山岩过滑,还曾失足跌人潭中。至此,山路断绝。欲览上潭,须转从马龙峰攀登而上。只见山泉从石间涌沸而出,汇为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小圆池,潭底布满各种颜色的小石子,水深丈许,却明莹见底;潭周石壁环窝,洁净如拭。静观潭水,心旷神恰,常出溪数月而不能忘。当年画家徐悲鸿到这里,曾题联云:“乞食妙香国,消魂清碧溪。”足见清溪三潭在他的心深处激起的波澜。

  清溪出峡谷,欢跃向前进。它长年累月,默默地滋润着山下的千亩良田,因而,当地人民亲切地称它为“德溪”。


  清碧溪苍山十八溪之一,又名翠盆水,隐藏在苍山马龙峰与圣应峰之间幽深的狭谷中。从大理古城南七里桥的圣麓公园沿溪而上,,只见乱石垒垒,塞满河床。小路左旋右转,终与小溪一道进人山谷深处。沿路岩石陡削,深壑绿树,泉响鸟鸣,野花探头;小溪奔泻,因地成形,或如白练飞瀑,或若明镜镶嵌,或如一弯新月,姿态万千。幽美的景色,减少了游人攀登的疲劳。穿峡进谷之后,即可见到在岩涧壑间,一股清泉从几丈高的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依次形成上、中、下三潭,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清碧溪。

  自唐宋以来,多有名人游览吟咏记人史籍。明代状元杨慎在《游点苍山记》一文中记述说:“西南有一溪,叠愕承流,水色莹澈,其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其名曰清碧溪。”明代大理著名文人李元阳在《清碧溪三潭记》中也作

上一篇:七龙女池 下一篇:清源洞
清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