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游记

对历史来说,大理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故事;对世界来说,大理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想;对白族人民来说,大理是休养生息的乐土;对走遍天涯的旅行者来说,大理是肉体和精神的终极家园……

  自唐王朝贞观二十三年,细奴逻在以大理为中心的这片土地上建立大蒙政权,斗转星移,潮起潮落。其间政权更迭,时代易主,硝烟战火,修齐治平,可谓十分热闹。但是,不管怎么说,从此伊始,大理和她神奇而经久不衰的声誉就算确立了。正如曾在大理感通寺修行得道的担当大师在一幅楹联中的赞誉:“寺古松森,西南览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又如美国诗哲爱默生对某些艺术大师的不朽名作所作的评论那样,真可谓“回响长于雷鸣”.不仅如此,大理还凭借自身无与伦比的山水造化,迅速把自己介绍给全世界。首先是唐开元年间,大蒙王在唐政权的支持下,一举统一六诏,建立了南诏国。全盛时期,辖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西部的大片地区。至宋代,以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封建领主正式建立“大理国”政权,辖境虽比南诏时期有所削减,但是,仍分八府,四郡,三十七部。成为中国历史上由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著名国体。那时的大理国,已经有相当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冶金业,甚至商业。一批又一批商人开创了横贯大理全境的“茶马古道”,一直延伸到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地,直抵波斯。今天,大理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了。两个普通方块汉字的组合成了通行全世界的符号。说起来,这与大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根深叶茂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政治精英,商界斗士对此可谓呕心沥血,以白族为主,居住在大理地区的老百姓更是劳苦功高。如果为大理今天能取得如此的盛名开列一份英雄帖,这一份名单永远不会有结尾。

  大理的历史相当复杂。但是,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将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地方及其臣民始终让人感受到一种纯洁、独特的宝贵本质。李宓将军和他的十万部队在大理的遭遇可以作为考察大理的纯洁特性的一个例子。“将军洞”始建于明代,是为了纪念大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率军征发南诏国的大将李宓而建造的。李宓奉王命出师,却在下关西洱河遭到南诏王与吐蕃联军的夹击,全军覆没,身为一军之帅的李宓也走投无路,投江自杀。大理人为纪念李宓而建了神祠,俗称“将军洞”.十万死难士卒合葬在天宝街天宝公园内,俗称“万人冢”,即“大唐天宝战士冢”.要深入地评价天宝战争,并非易事。但是,最明显的现象是,大唐政权派大兵压境,对大理南诏国造成的威胁首先是对自己祖居的“家园”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反抗都具有正义的特性。“为家园而战!”这就是最有力的誓言。结果,李宓将军失败了。也就是说,南诏军民打败了对自己家园造成巨大威胁的侵略者。那时候,李宓的队伍是作为敌人而存在的。敌人终于死亡,这是正义之师最感欣慰的事。但是,在大理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变化正是由于这地方的纯洁特性决定的。胜利者虽然战胜了“敌人”,但是为纪念“敌人”的死难竟然建盖了庙宇,坟冢,年年悼念。不仅如此,李宓将军在大理还被尊为白族“本主”,作为乡村、民族的保护神祭拜。这就非常出人意料了。这场战争如果换一个地方发生,即便有相同的结果也绝不会出现这种朝拜的现象。但是,在大理,这恰恰是必然的,大理的精神和她所独具的品质决定了这一点。

大理理:走马马大:体体味味永永恒恒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