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科,男,音乐民族学家,1930年生,云南省丽江人,教会学校毕业。现已从丽江地区实验中学退休,从事音乐研究。
“大器晚成”,这已是学术界对他的共识,由于有着多民族的血缘,故赋有颖悟的天秉和进取的气质,不仅具有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还惯于以多种民族的不同方式理解和思考问题。束发之年,到昆明教会学校读书,又有了接受更广博的中西文化的机遇。所以他研究民族问题和语言问题时,便现身说法,如数家珍,而非客边的走马看花或主边的囿于偏见,这无疑是个颇不易得的优势。
不必讳言,和许多秉资恃才者一样,他也不无狂狷的一面,并因之付出代价,30余年的壮岁全是在颠沛和囚禁中度过的。从学问的专修和积累说,固是令人扼腕的挫折;但从生活的体认及品性的锤锻说,却又赢得非一般安蛰书斋者所可得到的领受。从而树框立架的基面便大见舒展,这又是以失补得的另种优势。
尤为难得的是,他在饱经忧患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振作有为的生活态度,及楔而不舍的求知精神,使其不断显有与岁月偕新的活力和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境。这也不难于披览其著述中切实感到,并足以作为成年自学者的良好范例。
试看他所作出的如下部分命题:音乐舞蹈源于先民的恐惧感;合唱先于齐唱;纳西族的远祖并非羌族;东巴教不是纳西族的宗教,而是纳西族原生文化在藏族再生文化中的传承,其载体则是纳西人创制的“提醒式图画文”;纳西人学英语是学“第二外语”,不应以“第一外语”作为工具,而应直接从母语到英语。
在众说纷坛的民族音乐悬案之一的《白沙细乐》研究中,力排众议,证明了它不是蒙古音乐,而是纳西古乐——《安魂曲》。
“丽江古乐”则是往昔土林藉道教仪式所作的礼乐活动,兼有孔门敦睦人伦及道家颐养身心的功能。经宣科君及和毅庵(1906—1993年)等行家重建乐队,研求原旨,培训新手及出版盒带,并公开演奏。数年之间,仅西方之远驿来聆者已逾三万余人,莫不欢喜顶礼,认为末世之元音。
国际音乐论坛亦纷纷著文,对其文、其人、其乐予以祟高之估价。世人所知丽江“纳西古乐”,则宣科先生之功不可没也。
观其论著,都是未经前闻,或违作成论的奇谭。初读一过,不免为之骇然愕至;再读呢,便觉未可夷然置之;到读再三,方为其文之不受羁勒的假设,凿有活凭的论据和审慎求证的方法所折服,从而不由不承认其别具卓见。须知,并非所有逞奇造怪的东西都会受到人们的折服。正如有人在观览了以创奇闻名于世的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新建筑群落后,评议说:“它使人不解,又使人倾倒;使人反感,又使人受到启发;使人伤心,又使人快乐。”读过
上一篇:一座活着的古城 下一篇:世界遗产——纳西古乐
点击排行
玉溪澄江月亮湾湿地官方评测
玉溪禄充景点评测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县观斗山石雕
丽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