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观音阁。
据资料记载;观音阁相传建于唐代。明嘉靖年间,李中溪捐款重修。清康熙、道光年间又三次重修。60年代其佛像被毁, 1984年修复。到观音阁的山路崎岖难越,途中有巨石称为“压怪神石”。高数丈的神石,四周陡峭不可登,仅石内有空,成天然螺旋夹道。沿道攀越,真是石形怪异,夹道狭隘。如果驻足且看且思,简直静得出奇。爬到石顶,耳边就有潺潺水声传来,眼前呈现出清丽的天然山水画卷。
神石的东侧,有一形如月牙的玉龙桥,桥身精巧结实,小桥下的潺潺流水,像玉龙摆尾,有人称为甘露水。听着桥下润人肺腑的溪水声,不禁心清如洗,仿佛感受了传说中观音菩萨甘露水的净化。
稍往东行,即到依岩而建的文殊禅院,院内佛殿、经楼、禅房翘角交错,古色古香。两幢诵经亭阁建于朴头石顶端,仿佛两掌托灯,耸立于禅院两侧。来到观音岩顶端,观音阁就在眼前。入阁必须沿靠壁而凿的小道数脚步似的攀行才能到达阁内。原来这观音阁确实是用铁链悬吊于岩石之上,游人走在上面,古阁微颤,使人不禁腿怯心虚。俯视下方,那悬高万丈之险常令人闭眼回头。阁内的石壁上塑有观音的三尊佛像,从旁边插满香火和被香火熏得黑黝黝的石壁可见此阁香火之旺盛。
观音阁盛会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时,游人可达万余。
观音阁俗称小普陀,古名天镜阁,因海澄如镜故名。是在洱海里的一块巨大礁石上建造的。相传这块礁石是观音大士云游大理时,投进洱海里的镇海之印。有了它,海水从此不复四溢,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永享太平。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
小普陀建于明朝,重修于1982年,系亭阁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塑有如来佛像;第二层塑的是观音,观音塑像是这里的主塑像,故名观音阁。由于观音阁位于四面临海的孤岛上,颇似东海舟山群岛上的佛教名山普陀山,故名小普陀。在小普陀楼上,西可极目大理坝和苍山十九峰,东可尽收海印、和莲花坪山、打鼓山、大黑山、玉案山的诸般景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沿海渔民都耍到此聚会,叩拜观音,保护渔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通往观音阁的山坡很陡,在拐弯处凸现出观音阁基座数十丈高的笔直挡墙。挡墙全用海东著名的呈立方体的“五面石”(其实是六面石)砌成。如此艰难浩大的工程,为人工所为,真是不可思议。
小普陀闻名遐迩,乘游船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都要上岛观光。在海天一色中,小普陀如仙山琼阁。登临观音阁细看,雕梁画栋,飞银耀金,小巧玲珑;如来佛像,端庄慈和,器宇不凡,显示了法力无边;观音大士,面如凝脂,目透慈祥,似端详游人,丹唇微启,似给人们以美好吉祥的祝福,又好似给人以某种训戒。大雾弥漫时,门里、窗里,缕缕雾气涌出,漫入涌出,使人顿生此间有云羽化升天之感。“岚霭普陀”确非虚妄之说。
点击排行
玉溪澄江月亮湾湿地官方评测
玉溪禄充景点评测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天台山溶洞
昭通威信县观斗山石雕
丽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