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

我国的傣族历史上有过五种不同形体的文字,即傣泐文、傣那文、傣崩文、金平傣文、新平傣文,均称“多傣”(to tai )即傣文。这些文字中在国内较通用的有傣泐文和傣那文两种。傣泐文流行于西双版纳及孟连、景谷等地,傣那文流行于德宏及耿马等地。历史上傣泐文的创制,使用和发展,曾经历过较为漫长的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傣泐“数字文”的发明和使用;第二阶段引进巴利文充实原始傣泐文;第三阶段由于引进的巴利文不足以完整准确地反映傣语实际,于是傣族自己又增添了十五个辅音字母和十一个元音符号。

  根据傣文史料《刹沙打》(贝叶)和《波腊纳坦》记载,远古时候的傣族,在象形文字产生以前,曾经历过以物计数和传递信息的历史,那时是用篾片折、叠的方法记事,用相思豆和酸角籽记算物资和分配财产的。

  由于折断篾片摆放的方法很易丢失和混乱,才想出在一根篾片上按照所要记物资的数量多少折成相应的几节。如有三样东西,就在一根篾片上来回折三节;若是八样东西,就在篾片上来回折八节。以后人们才用火炭照着模样画下来,天长地久就被人们所牢记,变成最初的数字文了。 

  可见,最初的数字文的产生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实践,它是从折篾片记事的这个“母体”中产生出来的。细看分析它们的字形结构,就不难认出:其每个字的字形和笔划的多少,都代表了这个字本身所表示的数目的量,只不过是多节篾片组合而成罢了。

  又根据傣文史料《波腊纳坦》一书记载,在最初傣族数字文字发明创制的同一时期里,也发明创制了能代表筒短语言和其它方面物体的象形文字。如:表示日、月、时辰等,并与最初的数字文结合并用。这种情况只局限在记录月份、天数和时辰范围内。 

  据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在佛经传入傣族地区以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傣族就有自己的原始字母。

  从目前现存的傣文史料记载证实:早在佛经传入傣族地区以前,傣族不但已有自己的古老文字即数字文和象形文,而且还发明创制了字母。

  原始傣文字母并非外借佛经梵文,而是在佛经传入以前就产生了。同时,也从另一角度上证实了关于“盘坝创造文字”和“吹火筒印灰成字”的传说,是有着它一定的历史背景的。

  据傣文史料《目腊沙刹纳》一书所记;说佛祖死后五百年,佛法才被载入文字。又说,随着佛历2005年(公元前18年)佛教转入傣族地区,佛经梵文体字母才被傣族所接受。四十一个巴利文辅音字母的传入,充实了傣族文字,对推动傣族文字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单靠四十一个巴利文字母,不足以准确表达和反映傣语实际,于是,就出现了一次语音和文字再增创的变化时期,即:傣历639年(公元1277年),名叫阿雅坦孙洛的高僧,又来增创了十五个傣文辅音字母和十一个元音符号,进一步发展了傣文。

  至此,傣泐文才达到完整和充实,形成傣民族固定的文字系统,这可算作傣泐文产生发展的最后阶段。

  再把傣泐文从萌芽产生,到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连起来,其先后顺序可分为如下五个环节:折篾片记事→数字文,象形文→虫蛀叶文字→引进巴利文→傣文定型规范化。

  傣文在历史上的形成和规范化,是傣族社会生活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傣族先民已跨入人类文明时代。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傣族文学的蓬勃发展,成为傣族先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也正是从那时起,傣文才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悠久久的族语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