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风俗

  为更好地保护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把纳西古乐列入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人类非物质和口传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6月正式发起设立,目的是加强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

  纳西古乐泛指中国纳西族保留至今的原始古老的音乐。在绵延数千年的牧耕历史中,有原始社会遗风的歌舞“热美嗟”、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型管弦乐“崩石细哩”,以及唐宋元时期的词曲和道教科仪音乐这三类古乐,幸运地在滇西北横断山区被纳西人保留下来。

  时至今日,丽江大东、鸣音、宝山一带山区的纳西人在举行丧葬仪式时,男女老少仍会手拉手围绕火堆,缓步踏歌演唱,起跳模仿兽步的舞蹈。这种歌舞即“热美嗟”,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纳西族先民用来驱逐“飞魔”的一种形式。

  纳西族先民创作的“崩石细哩”,乐曲由独奏、合奏、歌唱和舞蹈组成。在13世纪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还未出现如“崩石细哩”这样有章节、有故事、有和声的管弦乐,它产生的时间比“交响乐之父”海顿创作《第一交响乐》的年代还早480多年。

  更令人惊奇的是,纳西族至今仍保存和流传着唐宋元时期的中原词曲和道教科仪音乐。如纳西族喜爱演奏的《八卦》曲,即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紫微八卦舞》的原型。另外,纳西细乐中还使用着在中原早已失传的古谱“工尺谱”。

  据统计,丽江现有20多个纳西古乐会。当地政府在乡村设立了一批纳西古乐保护点,对民间歌手、乐手及民间乐器制作师进行定人保护。

  然而,珍贵的纳西古乐也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当地目前只有7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唱工尺谱这种古谱了。同时,纳西古乐的传承和研究也面临断代的危险。

纳西文化化遗西古古乐乐将将申申报报联联合合国国人人类类非非物物质质和和口口传传文